(2)B C A (3)大概是上天将我放置于天地之间,这份景致我几乎无以用笔画来传达。 (4)两个“莫”都表示“无,没有”。这是作者仰视和俯视茫然无极和混沌一片的雪景之后流露的无忧惊讶之情。 (5)相同:同样赏雪,流露张岱和沈周对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不同:张岱赏雪时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孤傲,亡国之悲哀;沈周赏雪,感叹对岁月沧桑、人生迟暮的悲哀。【分析】参考译文: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靠近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在镜子中看见映照着的稀疏的头发,历历分明。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我于是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不觉间张大了口惊叹不止不能闭上,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同时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应该比这里更为壮观,那里雪月辉映的景致应当更为神奇。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过神来。茫无边际的思绪无法平抑,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此时已过二更?;氐酱扒埃雷远俗?。想到这辈子这样的景致并未多见,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变着,很多都已经茫然与模糊。于是我用笔记下了这次经历。【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正月初五天气放晴。霁:放晴;②句意:小楼靠近溪水。临:靠近;③句意:我于是扶着栏杆而上。因:于是;④句意:禁不住寒冷的侵袭。胜:能承担,能承受。(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进行选择。A.若镜中见疏发:如同在镜子中看见映照着的稀疏的头发。B.若涂银: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C.若泼汞:如同水银泼了一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都呈现了喻体。结合第一段“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的翻译“小楼靠近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可知,这里的本体是皑皑白雪,呈现出白色,“银““汞“都是白色的,故这个本体和“若涂银“若泼汞”两个喻体相符合。“泼汞“比“涂银”所展现的效果更浓郁一些,由浅入深,故先“涂银“后“泼汞“,B放在甲处,C放在乙处。③结合第一段“月映清波间,树影混弄“的翻译“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可知,这个本体是水中的树影,和“镜子中映照着的稀疏的头发”这个喻体相符合,故A放在丙处。(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盖,大概;致,放置;于,在;殆,大概;状,描绘。句意为:大概是上天将我放置于天地之间,这份景致我几乎无以用笔画来传达。(4)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呀而莫禁,眄可莫收”的意思是:不觉间张大了口惊叹不止不能闭上,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两个“莫“都表示“无,没有“。结合第二段“因凭栏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可知,这是作者仰视和俯视茫然无极和混沌一片的雪景之后流露的无忧惊讶之情。连用两个“莫”,表现了作者情绪的强烈和浓郁。(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一段“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可知,这里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写出了雪的白和美,流露出沈周对雪、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结合《湖心亭看雪》中“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这里描写了雪景的美丽,流露出张岱对雪、自然的喜爱和赞美。故沈周和张岱情感相同之处:同样赏雪,流露张岱和沈周对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结合第二段汁漫虫木易平,然老气衰城,有不胜其冷者”“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可知,本文写出了沈周对岁月沧桑的感叹、对人生迟暮的悲哀。结合《湖心亭看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知,张岱看到有同样赏雪的人感到非常惊讶,表现出他的孤芳自赏的孤傲。结合“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这一处写所见,其景色偏冷,结合者人生经历可知,表现出一种伤感、落寞与凄凉的感情,是亡国之痛。故沈周和张岱情感不同之处:张岱赏雪时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孤傲,亡国之悲哀;沈周赏雪,感叹对岁月沧桑、人生迟暮的悲哀。据此可以整理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