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的学生一般去哪里找_快餐300元二小时_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德惠 _成都新茶嫩茶yn400群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日期:2025-09-11 09:34 点击:

01

 

课内实例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

(利用汉字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 “(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 (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

 

课外实例:

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
【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02

 

课内实例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


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7、追亡逐北
【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

(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课外实例:

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解析】“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2、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私者,然欲厚之,更所以祸之。
【解 析】“顽鲁者亦当矜怜”中的“顽鲁”义: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这句话同下面“贤俊者 自可赏爱”构成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贤”“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就很容易能选出D项这一正确的答案。

 

03

 

课内实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解析】“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水”即“游泳”的意思。


2、范增数目项王
【解析】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解析】《促织》 “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4、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
【解析】“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5、视之,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解析】“意”作主语,为名词,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

 

方法三:语法分析推断法

(利用语法结构)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课外实例:

1、文过饰非 (掩饰)    严惩不贷 (宽?。?    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2、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解析】“朱丹”、“黝”都处在谓语的位置并分别带了宾语“门”和“之”,所以就能感知它们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漆成红色”和“涂成黑色”的意思。


3、自放驴,取樵炊爨
【解析】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4、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解析】“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04

 

课内实例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解析】“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2、烟涛微茫信难求
【解析】“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

 

方法四:语境分析法

(利用上下文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课外实例:

1、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解析】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2、(郭)永以书抵幕府
【解析】“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

 

05

 

课内实例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解析】言听计从:听从


2、势拔五岳掩赤城
【解析】出类拔萃,超出

 

方法五:成语印证法

(利用成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课外实例: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解析】不速之客 :招致


2、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解析】日薄西山:接近


3、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解析】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4、吾亦望汝副其心
【解析】名副其实:符合

 

06

 

课内实例

 

1、“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


2、“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


3、“伐其功”跟课文《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义。

 

方法六:课内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

 

课外实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歙州    家:定居。
B、君行坏堰    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    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    可:符合、适合。

 

【解 答】A、家:定居。谓语、动词  B、根据上下文意,不可能是许逖出行使河堰毁坏,而应是许逖行走在已损坏的河堰上,有所感慨,于是下决心重修。因此不能把“坏”理解为使动用法。C、知:主持、执掌。  例如,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豆醇鹞狻罚? D、可:符合、适合。例如,可口。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小小主持人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口才特训营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平日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全日制,开设暑假班与秋...

三校生3/5月兼顾班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三校生学业考同步班级

    本课程专为中考考入 中本贯通 的学生开...

艺术生文化课本科冲刺班

    课程优势: (1)学员零起点;(2)紧扣考纲;...

三校生美术高考班

    根据三校生美术艺考要求,主要开展素描...
标签:文言文辅导    高考作文    中考作文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galvyou.cn/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