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卷】2025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15 09:37 点击: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⑴知人者智, 。(《老子》)
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鼓励曾皙说出自己想法的句子是
“ ? ”。
⑶巨浪冲击着海岸,浪花飞溅,这不禁让人想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 ”。
2.按要求选择。(5分)
人们的决策往往与个人的思考模式有关。 。 。快思考是无意识且快速的, ??焖伎寄衙饣崮爻晒妫庖荒J饺菀追复?,因而我们通常无法凭直觉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慢思考将注意力集中于需要耗费脑力的大脑活动,在慢思考情境中,人们必须集中注意力。若注意力分散,其表现就会差强人意,甚至是一塌糊涂。慢思考所涉及的事情,没有哪件可以一蹴而就,而始终如一地保持某种状态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
⑴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文意通顺的一项是( )。(3分)
①它既包括直觉思维的不同形式,也包括感觉和记忆等所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
②理解这两种思考模式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③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两种思考模式(快思考和慢思考)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④至少要一直耗费精力
A. ③①④② B. ①③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⑵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墨守成规 B. 差强人意 C. 一蹴而就
D.持之以恒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图书馆的价值
——在2013年第二届全球图书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①图书馆往往是一个城市最值得骄傲的公共场所。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价值是什么?今天,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说明:人,流动,增值。
②
第一个关键词——人。
③21
世纪的图书馆的根本特征是“人本位”。“人本位”,不仅体现在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服务上,还体现在内部管理、采编业务等方面。遗憾的是,我们把最关键的“人”忽略了,图书馆员成了书的卫士,甚至担心把书用坏了。以人为本还是以书为本,一字之差,差在整个图书馆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上。如果用“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重新思考,我们会发现很多都需要改变了。
④图书馆是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与城市的博物馆、咖啡馆、公园等其他第三空间相比,图书馆独特的优势在于丰富的藏书和系统的信息。人们到图书馆来,也不一定只是阅读某本书或查询某篇文章,还可以与更多的人共享知识,相互启发。
⑤
第二个关键词——流动。
⑥信息是流动的,数字化为信息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们常常给它设置限制。有时候设置限制是为了?;ぶ恫ǎ惺焙蛭颐遣蛔跃醯厣柚昧撕芏嗾习?,使得信息无法有效流动起来。比如,许多图书馆仍然要求读者在访问数字资源时必须通过特定设备或专用网络,限制了信息的自由流动,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效率。
⑦
有时候信息不流动是由于我们的观念过于陈旧。数字化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超链接与跳转功能让阅读变得更高效。但我们有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呢?没有。相反,我们对图书的感情太深了,以致很多时候,我们依然要求所有知识都固化到书的形态里,要求数字化沿着书的路线走。比如,图书馆仍然要求所有电子书籍都必须像实体书一样被“借阅”和“归还”,而不是允许用户随时随地下载和阅读电子版本。数字化给了我们新的机会,让我们突破书的形态,进而突破图书馆的围墙。而我们仍然走着传统图书馆的老路,信息难以真正流动起来。图书馆是应该改变了。
⑧
第三个关键词——增值。
⑨我们都知道,传统图书馆的核心是保存,现代图书馆的核心是保存和利用并举,更重要的是为了利用,让信息不断增值,即对现有信息进行价值提升。为此,
图书馆的传统形态必须改变。
⑩要实现信息增值,仅仅有人的参与是不够的,还需要开放信息,为信息进一步流动创造条件。过去,从收集、编目、流通到保存的流程中,与读者见面的是流通。现在,每一个环节都是开放的,都可以与读者有关。比如,公开征求读者对图书采购的建议,邀请读者参与整理电子资源,招募志愿者协助修复古籍等。
?从具体做法来看,拉长价值链是图书馆实现信息增值的重要途径。过去我们满足于提供信息,而不关心信息是如何被利用的。现在我们该进一步深入到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成为更全面的信息服务者。比如,图书馆拥有大量书籍、期刊、研究报告和数据库,可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市场研究和竞争分析,为企业、机构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
?总的来说,图书馆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书籍,更在于以人为本,加速信息的流动和增值,发挥新的社会功能。通过拥抱数字技术,打破传统束缚,图书馆可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为人们提供更加开放、互联、更具创造力的文化体验。(有删改)
补充材料:
(上海图书馆)近年来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方法挖掘展示馆藏特色数据资源,为上海图书馆东馆各主题馆数字化服务、展陈服务提供支撑,如家谱馆的迁徙图、家谱墙、家谱树,地方文献馆的上海之源、上海之声、上海视界等均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支持通过小程序、屏幕触控、人影互动等方式交互,为读者提供更具体验感的数字资源服务。
(摘自《2023年上海信息化年鉴》)
3.
根据第④段,以下不符合图书馆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交流环境宽松 B.娱乐氛围浓厚
C.信息资源丰富 D.便于文献检索
4.补充材料可以用来支持本文第 段的主张。(2分)
A. ③ B. ⑥ C. ⑦ D. ⑩
5.根据本文,图书馆推动信息增值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条件是( )。(3分)
①人们有参与图书馆交流意愿
②各类信息能够自由高效流动
③读者具有数字化应用的素养
④图书馆员信息服务能力提升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文中三处画线部分都提到“改变”,但语气不同,请结合演讲词的特点加以分析。(4分)
7.班级围绕“今天,你还会去图书馆吗?”举行专题讨论会。有同学认为,今天有很多公共的学习场所,图书馆不一定是更好的选择,而且数字化时代获取信息十分便捷,不一定要去图书馆。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加以反驳。(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7分)
贺老爷的时空门
蔡小容
①
九十多岁的画家贺友直先生在上海的小街散步。有人上前招呼:“您是贺先生吧?”他摆手:“对不起,我不认识你。”目不斜视,他走过去了。家人总要替他向人解释,其实无须解释,所有人都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所有人。贺宅的电话也常常响起来,什么时间什么人都有,要找贺先生。如果都接待,老先生根本无法存身。所以他的时空门,轻易不打开。
②我比贺老晚生了半个世纪,时间、空间本相隔遥远。2009
年,我筹备出版以连环画为题材的散文集,需解决配图的版权问题。我通过编辑老张拿到贺老的地址,也得知他向贺老约稿的轶事-电话接通,老人一声断喝:“你不要给我打电话来了!”老张给老先生寄出自己策划的丛书。一个月后,他收到老人手写的信。激动的老张又打电话致谢,老人还是一声断喝:“你不要给我打电话来了!”但后来,老人家很喜欢他了,经常自己打电话找他。
③
按老张给的地址,我给贺老写了一封信,把最好的字写在最好的信纸上,并附上我的文章,“小人书:贺家班系列”。这个系列是“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特选专稿”,我选择贺友直先生的四部连环画《小二黑结婚》《山乡巨变》《李双双》和《朝阳沟》,写成四篇文章。十天后,回信来了,老人的自画像印在信封上,目光从镜片上方看着我。拆读,字迹像刻印在钢板上一般工整遒劲,行文客气而矜持,表示这样写连环画“尚有点意思”,同意我在书中采用他的画,还特别说明,画仅作为文章的图例,不能以其他形式出版——哈,我还没想到这个呢,老人家的思维真是非常清晰敏锐。
④
书出版后,我给他寄去一册。大约过了一个月,我打电话到贺宅,恰好是老人接的。他说书早收到了,连连说非常好非常好。我自知贺老不喜人打扰,之后几年没有联系,直到我的长篇小说出版,书中有自己画的插图,便给老人寄去一册,扉页上写“请贺老爷看看小容的画”。“贺老爷”这个称呼真合适,但并不总用,只用在最恰当的书面场合。
⑤
贺老爷收到书,给我打电话来了。他高兴地跟我聊了十来分钟。他说,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这么忙,都没时间看书了……“你说,这怎么得了?”九十岁的老人了,说话如同写的信一样,笔迹、思维都极有力。“九十岁还在画画的人有,九十岁还在画线描的,只有贺友直一个啦!”他不无得意地说。他要给我寄本书。我不安地问:“有人帮您去寄吗?”他说:“我找个事情上街转转。”他住在巨鹿路,那条路我去过,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梧桐树小街。我想象他收拾好书,出门,穿过绿树葱笼的老街,上邮局去——春天正好,老爷子上街遛弯了。
⑥这是2012年的事,他去邮局那天是
4月30日,我还留着他手写的大信封。同年9月他写来一封信,信末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⑦
2015年1月,上海一家出版社邀我参加活动,这是拜访贺友直先生的最好机会。26
日一早,我刚出酒店,他就打电话来了,说:“你到了直接推门进来。”推开临街的门,正对着门的是一长条楼梯,老人站在楼梯顶端的房门口。从这楼梯走上去,就进了他的“一室四厅”-一套一居室的老房子。他在文章里写过“一室四厅感觉大”,客来作客厅,吃饭当饭厅,睡觉成卧室,画画当画室。真的感觉大,而且,太好玩了!四方的大房间,以家具和布帘隔成四小间,家具满满,东西多多,但整齐有序,螺蛳壳里做道场。尤其是架子床上,靠枕头并排躺着布娃娃、布猴子、小熊大熊大鸭子,小熊靠在大熊的怀里。难怪他的《山乡巨变》里有一组镜头,两个人在逼仄小屋里捉迷藏似地你进我退,在家什帐幔间这里那里地闪转腾挪。我真想哈哈大笑,但那成何体统。
⑧
见到贺老爷才知什么叫“精神矍铄”。他用不甘心的语气跟我说,现在不能出国了,因为航空公司不给办保险,说在飞机上如果……就很危险……“好像我一上飞机就会死掉了!”他大不以为然。墙上挂了好多照片,有一张可能就是在外国街头,起风了,老伴儿正在给他拉上棉袄的拉链。坐了一小时,我喝掉了两杯上等普洱茶。临走,他起身去小书房取书送我,我说您已经送我好多书啦,他说:“我记得。送过你的不会再送。”
⑨
2016年3月16日,我正在外国访学。好些人给我发微信:贺友直先生去世了!可我前一天刚得知母亲病危,正忙着赶回国。转好几道飞机,我才终于见到了医生说只能维持一天而等了我三天的妈妈。原来空间与时间是这么坚固而深厚。
⑩
3月17日,我还在天上飞着,一家文学杂志的微信号推送了我的论文,配上短评:这篇可能是国内讨论连环画《山乡巨变》最深入的文章了——哀悼贺友直先生。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注](有删改)
[注]出自杜甫《赠卫八处士》。参、商为星宿名,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
8.第⑤段画线部分以春天写对贺友直先生的感受,请加以赏析。(3分)
9.
分析第⑦段详写室内环境的作用。(4分)
10.以下语段节选自贺友直先生给作者的信,对了解人物有什么帮助?请加以分析。(5分)
您若来上海,请到寒舍坐坐,我家在上海作协西边百余公尺的一条弄堂里,这条马路上有几家尚可的餐馆,请您吃顿便饭,若能饮的话喝盅孔乙己喜爱的绍兴黄酒,又若落脚在我家近边的酒店,就请您“过早”[注]吃我家乡的年糕汤或酒酿圆子。
[注]过早,湖北方言,指吃早餐。蔡小容是湖北宜昌人,贺友直是浙江镇海人。
11.
贺友直先生辞世是否意味着他的“时空门”对“我”关闭了?体会文末诗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3题。(7分)
喜吴山人过访村居
〔明〕王世贞
出塞吹笳马上听,蓟原春草又凋零。
相逢门巷淹今雨
[注1],垂老江湖混岁星。
醉后放歌双眼白,愁时拂袖万山青。
何当谢却人间累,五两[注2]追携下洞庭。
[注1]今雨:新交的朋友。
[注2
]五两:亦作“五辆”,古代的测风器。
12.下列对前两联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运用通感描摹了边塞风光、蓟原春草,写景细腻生动
B. 颔联“淹”突出待客的热情,“混”道尽岁月蹉跎、人间沧桑
C. 两联都以乐景衬哀情,情感丰富,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
D. 两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形成开阔恢宏的气势
13.有人评价本诗“率情真性”
,请结合后两联加以赏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
黄蛟门传
〔清〕管同
①黄蛟门名以旂,江宁府增学生。父名某,家产数千金,殁后,五子均分,而君以长男不与,然君与其妻无怨色。事继母,愉愉如也;待异母诸弟及弟子,
雍雍如也。既贫甚,常为童子师自给。盖冬无裘、夏无帷幕者,至三十余年。然自诸童家所奉钱外,一介未尝取诸人。人或招饮食,必坚拒逃匿,须要觅牵持,不得已而后至。经数日辄相酬,其丰腆恒加倍。道光元年,诏举孝廉方正之士。当事者或
诹予以其人,予对曰:“他人不敢知,如府学增生黄某者,乃真孝廉方正人也。”为备言其行,当事者亦慨然叹息。然竟不得举。
②
古青溪之水出竹桥而东流过复成桥与淮水合其势清阔旁有竹林蔬圃。予始与君皆家桥南,每日夕,辄相携步桥上,望钟山,
俟日落乃返。后予迁居城北,遂希见君。及今
客安徽,而家有书来,报君病卒矣,六年八月某日也,年六十五。君尝作诗数千篇,欲著书,不就。有二子,曰某某。
③赞曰:予幼闻古人还麦、投钱之事
[注],心敬慕之。及识蛟门,然后知今世□有是人也。君尝对予举刘孝标语曰:“声尘寂寞,世不予知?;昶且蝗ィ型锊?。”思其状,甚悲之。然则君之于名,其尚有未能尽忘者耶?予之力不足以举君,而文或足以传君,故稍次为传,使天下后世知有蛟门焉。
(有删节)
[注]还麦、投钱都是古人不妄取的事例。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俟日落乃返 ⑵及今客安徽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待异母诸弟及弟子,雍雍如也( )
A.群鸟和鸣 B.和乐融洽 C.从容大方 D.声音和谐
⑵当事者或诹予以其人( )
A.编
造 B.
聚谋 C.选择 D.咨询
16.
适合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1分)
A.
或 B.
且 C.犹 D.其
17.第②
段画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5分)
古青溪之水出竹桥而东流过复成桥与淮水合其势清阔旁有竹林蔬圃。
18.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予之力不足以举君,而文或足以传君,故稍次为传,使天下后世知有蛟门焉。
19.第③段写黄蛟门对自己声名不显的叹息,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用意。(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1分)
送龚友南归序
〔清〕姚鼐
①
龚君剑成居江南之宜兴,有园田在焉。其来京师,每为余道宜兴山水之胜,而自言其乐思于此也。余曰:“昔者孔子取狂狷之士[注1]??襻?,慕古之人而不同乎流俗,故乡愿
[注2]绝而讥之。今子材甚美,志甚高,论甚峻,近乎狂狷而将蒙讥者也,京师中岂宜是哉?
(甲)其思自放于山水固宜也。”
②
今年冬十月,龚君一日过别余曰:“吾将随吾父归阳羡之居,逾年将复见子于此。”夫以龚君之逸才旷志,将处迹乎山谷之间,歌咏乎风云,狎友乎鱼鸟,余与龚君相别之日则长矣,而龚君顾乐之。(乙)若犹将复来此也,则余与龚君相别之日短矣,而窃恐君之不欲。虽然,如君年富而质美,进修而日强,且志日慕乎道德之盛。夫道德之盛者,不傲世而立名,不离物而矜己,谦而光,偕乎俗而不流。
(丙)君其一旦自江南而返乎京师,使君之学进乎古人,而德足信乎天下,复与余欢然相聚于此。然则君今者适乎江南山水之乐,其乐犹浅也。
(?。?/strong>
③龚君之行,其友皆作歌诗以送之。余更欲其更进于道也,而别为之序。
[注1]典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指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狂狷指志向高远与洁身自好的人。
[注2]乡愿: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20.第①段中作者想表达的态度是( )。(3分)
A. 批评友人固守狂狷之风,自放山水避世
B. 督促友人多近狂狷之士,兼具美材高志
C. 鼓励友人保持狂狷气节,毋惧乡愿讥讽
D. 理解友人已近狂狷之士,适合寄情山水
21.“如是者,夫焉所处而不宜?”出自原文,把它放回文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第③段画线部分点明了作者对友人的期待。结合全文,概括期待的内容,并说明作者通过怎样的话题自然引出这一期待。(5分)
三写作70分
23.有学者用“专”“转”“传”概括当下三类文章:“专”指专业文章;“转”指被转发的通俗文章;“传”指获得广泛传播的佳作,甚至是传世文章。他提出,专业文章可以变成被转发的通俗文章,而面对大量“转”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
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夸克网盘下载】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25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docx」,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c143a15d3df2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25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inqNEV4opH-WrzVol4FJg?pwd=k7g4 提取码: k7g4
答 案
1.(5分)(1)自知者明 (2)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
6.(4分)答案示例:第③段中纠正错误理念,“会”“需要”语气委婉诚恳;第⑦段中批评错误做法,“是应该”强化了鞭策的语气;第⑨段中揭示常理,“必须”表现出不容置疑的口吻。三处画线部分语气逐渐增强,体现了作者对图书馆界改变现状的殷切期盼,加强了演讲的感召力。
评分说明:具体语气分析1点1分,整体效果1分。
7.(5分)答案示例: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作为独特的第三空间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通过组织讲座、沙龙等活动促进思想交流与共享,并提供丰富馆藏和数据库满足个性化需求,激发灵感。相比互联网的碎片化信息,图书馆的信息更具可靠性、稀缺性,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此外,图书馆还可为深度学习提供免受干扰的理想环境。
评分说明:观点1分,2个反驳点各2分。
8.(3分)答案示例:以蓬勃的春天衬托老人,表现了贺友直先生的活力,也表达了作者的赞叹。
评分说明:衬托1分,人物特点1分,作者情感1分。
9.(4分)答案示例:突出了室内空间狭小但布局精巧有趣的特点,凸显了贺友直先生简朴生活中的豁达与童心童趣,生动展现了贺友直先生作为连环画画家的独特形象。
评分说明:提炼环境特点1分,人物生活状态1分,人物性格1分,人物身份1分。
10.(5分)答案示例:书信用词典雅,使用敬辞谦语,体现传统知识分子的谦和有礼;使用作者家乡的方言词,体现了贺老的细致随和。书信为读者了解贺老提供更直接的角度,丰富了对人物的认识。
评分说明:书信语言分析2分,人物特点2分,书信材料的作用1分。
11.(5分)答案示例:贺友直先生辞世,“我”和他就像参星、商星一样无法相见,物理意义上的“时空门”关闭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的感叹承载了“我”对二人缘分的珍重与感念,“我”庆幸因为相同的事业志趣与贺老相识相知;贺老的非凡人格与艺术造诣对“我”的影响超越时空,精神意义上的“时空门”没有关闭。
评分说明:分析物理意义上的“时空门”关闭了,1分;分析精神意义上的“时空门”没有关闭,4分。
13.(5分)答案示例:率情真性,是本诗的风格特点,也是诗人真实情感与个性的写照。第三联以“醉后放歌”“愁时拂袖”两个动作表现了人物傲视世俗、任性洒脱的真性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摆脱世俗牵累、与友人逍遥自得于山水之间的渴望。
评分说明:“率情真性”整体阐述1分,分析第三联2分,分析第四联2分。
14.(2分)(1)等待(2)寄居
17.(5分)古青溪之水/出竹桥而东流/过复成桥/与淮水合/其势清阔/旁有竹林蔬圃。
评分说明:标错1处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8.(4分)我的能力不足以举荐黄先生,但文章或许足以传扬黄先生,所以略加编撰写成传记,让天下后世知道有黄蛟门。
评分说明:“举”“或”“传君”“稍次”“使天下后世知有蛟门焉”为5个点,1点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5分)答案示例:全文主要写黄蛟门孝廉方正、安贫乐道、笔耕不辍,“赞”中又写到他对声名不显难以释怀,使读者对人物有了更完整的认识;黄蛟门高尚的品德与声名不显形成反差,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点明了作传原因。
评分说明:分析高尚品德与声名不显形成反差2分,表达情感1分,点明作传原因1分,使读者对人物有更完整的认识1分。
22.(5分)答案示例:作者期待友人成为一个既道德高尚又谦虚平和,既能与人和谐相处又不随波逐流的中庸之士。作者借离合的话题,讨论人生道德修养境界的道理,自然引出这一期待。
评分说明:概括期待内容3分,说明话题2分。